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HK 中國智能交通(1900)

2010 EPS 0.24 RMB / 0.288 HKD

智能交通公布,以551.5万美元收购上海铁菱40%股权。集团指,收购有助开拓北京铁路局管辖地区,即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的业务机会

中國智能交通為中國交通基建技術解決方案及服務供應商,針對高速公路、鐵路及城市交通分部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截至2009年12月止年度,該三項業務分佔集團總收益的37.2%、61.5%及1.3%,而高速公路和鐵路分部所產生的收益分佔總收益的53.4%和38.3%。

據OC&C的行業報告,按2009年合同總值計算,集團在中國智能交通系統市場高速公路、鐵路有線通信及無線通信分部佔有首位,通信及監控智能交通系統解決方案的市場佔有率逾70%,高速公路、鐵路有線通信及無線通信分部的系統解決方案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0%、70%及60%。當中,高速公路項目遍及中國29個省份。截至2009年12月止,集團的未完成合約為人民幣9.18億元。

集團經營的業務涉及四個行業分部:高速公路、鐵路、城市交通及能源,旗下主要客戶為中國公用公共機構(即政府或其他機構以國有資產成立的公共服務機構)及國有企業,佔截至2009年12月止年度總收益的75%。傳統整體解決方案的目標毛利率定為15%至18%;專業解決方案在高速公路分部及鐵路分部目標毛利率分別約40%至45%及25%至30%;增值服務的毛利率通常高於60%。

隨便到中國哪個城市看看,無論是一?沿海城市,或是二、三?城市,都不難發現築路、建高速公路或建地鐵等工程處處。在中國,要從鄉鎮變成城市,一個完善的公路、鐵路和城市交通網絡,是不可或缺的。

為了便於管理日益繁重的交通運輸系統,在興建交通基建的同時,也會配以通訊、監控及收費等被統稱為智能交通系統的解決方案。今年7月才上市的中國智能交通(01900),便是專門提供這類方案的的供應商。公司主席姜海林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公司上市集資後,將開始?手部署併購,初步目標為擁有獨特產品的解決方案,或者是地區市場佔有率高的公司。

日前,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出台《關於促進高速公路應用聯網電子不停車收費技術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決定在基本具備條件的省(區、市)和區域加快推廣應用高速公路聯網電子不停車收費(ETC)

《意見》提出,力爭到2011年年末,全國高速公路ETC平均覆蓋率(設置ETC車道收費站數量佔高速公路收費站點總數量的比例)達到30%,ETC車道數達到2500條,ETC用戶量達到200萬個,非現金支付使用率(非現金交易筆數與總交易筆數之比)達到10%。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全國高速公路ETC平均覆蓋率達到60%,ETC車道數達到6000條,ETC用戶量達到500萬個,非現金支付使用率達到40%。


交通網絡不斷擴張的同時,如何妥善管理也相當重要,中國自1994年起開始開發智能交通系統,但在2000年前,這方面的發展還相當初步,直至「十五計劃」及「十一五計劃」期間,高速公路、鐵路及城市道路和軌道交通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才漸見加速。

對普通市民而言,智能交通系統一詞,乍聽下相當專業且陌生,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乘搭交通工具時都有其蹤影,例如位於隧道口或高速公路口的自動收費系統、確保地鐵列車與列車之間有安全距離的訊號系統、調節馬路上交通燈號時間去控制車流量的系統等。

事實上,中國智能交通系統市場的投資增長甚快,由2001年至2007年間的年複合增長率達24%,預料至2012年可達1,022億元。成立於 2001年的中國智能交通,便是當中一員,主要為高速公路、鐵路及城市交通等交通基建設施提供包括通信、監控與收費的整體及專業解決方案。

併購加快集團增長步伐

公司成立雖只有10年光景,但抓住了這個行業的急速發展,經營業績有不俗的表現,2007年至2009年間的收入及純利年複合增長率各達42%及 37%,去年的純利達2.15億元。據調查機構OC&C的報告指,按2009年的合同值計算,公司於高速公路、鐵路通訊分部市佔率居首位,在通信及監控智能交通系統解決方案市佔率逾70%。

今年7月中國智能交通在香港上市,集得資金約6億港元,當中45%會用於併購同業。中國智能交通主席姜海林在專訪中表示,目標收購對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國內有好的產品且具有知識產權的公司,可將產品放到我們的市場銷售網絡中銷售;另一種是在個別地區市場有優勢的企業。」

對於第一種的收購對象,姜海林補充指,對於一些鐵路和地鐵智能系統相關的產品會較多關注,而由於去年中國智能交通正式進軍城市交通業務,所以會有意物色一些於一?城市擁有較好的銷售網絡的公司。

在旁的首席財務官梁銘樞進一步說︰「其實我們哪怕沒有做併購,還是能維持比較健康的增長,但併購能加快我們的增速。如果3年前我們要做併購,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合適的時候,因為那時我還未搭建起跨行業的銷售網絡團隊。現在我們已具備跨行業的團隊了,我們需要擁有個別解決方案的知識產權,或者是要進入個別地區市場。」

收入來自高速公路鐵路

目前中國智能交通的收入主要來自高速公路和鐵路兩方面,共佔總收入逾九成。若以產品種類劃分,則可分為整體解決方案、專業解決方案及增值服務3類(見前頁表)。姜海林解釋說,這3類產品若計毛利率,最低是整體解決方案,但其實這部分十分重要,可作為爭取客戶、佔有市場的第一步。

梁銘樞補充說︰「一開始我幫他們做整體的解決方案,然後當她都用了我的系統後,再針對客戶的業務,去為她提供專業解決方案,例如維修保養、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等。」

姜海林耐心地指出,現時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務只是向客戶提供維修保養和ERP等,目前公司正在研發為終端客戶如駕車人士或乘客提供更度身定造的增值服務。他興致勃勃地解說︰「假設你要到一個地方,可能有很多條路都可以到達,但你不知道哪條堵車,那你可以用筆記本或手機上網,看看路面的情況怎樣。我們參與了公路和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建設,才可以收集這些數據,給客戶提供實時路況。」

3原因看好行業發展

對於中國智能交通市場未來的發展,姜海林表示樂觀,並指出3大原因支持自己的看法。「第一,目前(這市場)仍處於建設期,投入還不夠;第二,電子產品有其壽命,你買一個筆記本,用了5年,差不多就要更新了;第三,不斷有新的技術出現,像我們這行業,一般5到6年要更新換代。中國城市這麼多,可能是我做到死都不會做得完的。」

梁銘樞舉例,一條高速公路建好以後,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也會令公路的車流量增加,在不新增公路的情況下,便須由系統控制車流量,也要增加監控點,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樣一來,原有的通訊帶寬又不夠用了,需要我們去替她擴容、把系統升級,變成不僅僅是替她做系統維護了。」

雖然智能交通這個市場尚算方興未艾,但在市場上也有不少同業,而且多為國企包括中國中鐵(00390)和中鐵建(01186),或外資企業如西門子、通用電氣、阿爾斯通(中國)等。中國智能交通作為民營企業,相對國企和外資企業,又有何優勢呢?

梁銘樞認為,公司不會主動與國企等正面去競爭,反而可以去接一些國企會嫌金額小的生意,如一年收入才10億元的定單。至於姜海林則指,外企面對的問題,是人工成本較高、較難為客戶提供度身定造的解決方案,售後服務方面也是另一個問題。「假如說交通訊號壞了,我們全國分為7個區,每區有技術人員、工程人員和市場人員,全國都有24小時的服務中心,外企在中國落地較難,也不可能老從外地派工程師過來。」

星級股東陣容

中國智能交通招股期間,雖然正值多隻新股招股,而且還與焦點新股農業銀行(01288)撞期,但媒體對中國智能交通的報道也不少,當中或多或少與其星光熠熠的股東陣容有關。公司在上市前共引入9名投資者,包括建銀國際、霸菱、招商資本、淡馬錫、新創建(00659)、Investor AB、GE Capital、英特爾(Intel)及瑞穗證券(Mizuho)。

其中建銀及霸菱在公司上市時有出售舊股套現,難免令投資者關心中國智能交通與股東的合作關係。姜海林指,除了建銀、霸菱及招商資本是屬於財務投資者以外,其餘6間都是戰略投資者,各有自身的優勢,他一一介紹說︰「如淡馬錫旗下的ST Electronics在東南亞從事智能交通系統、新創建在內地有很多公路基建項目、Investor AB的大股東是愛立信、GE旗下有GE Transportation、Intel是開發軟件的,而瑞穗證券是日資企業,日本的智能交通系統方面也是非常發達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